移至主內容
關於我們
  • 我們是誰
  • 工作理念
  • 聯絡我們
我們的工作
  • 公眾教育
  • 議題研究
  • 政策倡議
  • 爭取行動
議題聚焦
  • 新冠肺炎
  • 職業安全
  •  - 精神健康
  •  - 矽肺病
  • 食品速遞
  • 社會保障
  •  - 工傷賠償
  • 職業病家庭
  • 集體談判
資源總匯
  • 我們的主張
  • 其他文章及報告
  • 媒體報導
  • 影片
  • 相冊
最新消息
  • 工運資訊
  • 相關連結
  • 勞工資訊
  • 請即行動
法律法規
連結
首頁
訂閱電子報
ENG

搜尋表單

懶人包|平台外賣員工傷議題,你所需了解的基本信息

關於香港平台外賣行業的工傷議題,你可能需要知道的最基本的信息與常見問題

香港沒有「過勞死亡」?: 國際研究及台灣經驗的啟示

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取態背後,反映的差異不但在工作與疾病關係知識上的認知上,更在健康維護責任分配的價值判斷上。

台灣對談|悲劇如何不再重演?走向擁有勞權視角的精神疾病預防(下)

多數精神科醫師認為,壓力的發生與個人應對能力與社會支持系統有關,無法歸於單一工作因素。這種僅從個人因素來理解精神疾病的保守看法,嚴重缺乏整體社會勞動脈絡的觀點,又怎能提出根本預防憂鬱症及自殺的防治政策?

最新消息

招聘|項目幹事/高級項目幹事(2名)

台灣對談|悲劇如何不再重演?走向擁有勞權視角的精神疾病預防(下)

台灣對談|精神疾病納入職災歷程:從污名、風險個人化到向企業究責(上)

對談工權會|職場抑鬱症工傷索賠案:誰為勞動者的精神健康負責?

步兵手記終篇|用行動表達不滿:香港外送員的抗爭與困局

步兵手記07|活躍的網絡社群,與現實中孤立的外送員

步兵手記06|強制接單率:懶惰的外送員?還是懶惰的平台?

步兵手記05|減薪、轉制:揭開外送業「多勞多得」的面紗

請即行動

精神健康是勞工應有的權利:職業健康及安全的新戰線

台灣經驗:一視同仁職場中的精神疾病與身體損害

2015國際反血汗科技行動週(活動說明)

工運資訊

呼籲停止暴力鎮壓柬埔寨工人及工會

關於建立職業病專項救助基金的建議

對職業健康檢查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一些意見

分析及評論

台灣對談|精神疾病納入職災歷程:從污名、風險個人化到向企業究責(上)

台灣的這一歷程,講述的不僅是勞工爭取讓資方、政府正視經濟發展對勞動階層造成的精神傷害,承擔賠償與預防責任;更是在影響社會從勞工視角重新理解精神疾病,反思汙名,以及「只見個人、不見體制」的精神疾病認知。

對談工權會|職場抑鬱症工傷索賠案:誰為勞動者的精神健康負責?

“她希望透過政府部門,判定呢個係工傷,帶出其實職場欺凌導致的精神問題都是工傷,唔係只有肢體受傷先至係工傷。”

香港勞工法例滯後,勞工精神健康每況愈下

就是否把某一疾病納入職業病範圍而設定一套準則是可以理解的,但隨著經濟模式轉變,政府依然沿用此過時的框架實在是置勞工的真實需要於不顧。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
中國職安健保障制度
不要血汗珠寶
FACEBOOK
YOUTUBE 頻道
微信
主頁
關於我們
我們的工作
議題聚焦
資源總匯
最新消息
法律法規
連結
© Copyleft 公開版權 2006-2023 中國勞動透視
免責條款
私隠條例
電話:(852) 2815 9003
傳真:(852) 2815 1739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