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精神健康議題不再僅僅只是一個個人的心理問題,也不再只是一個社會支援的問題,相反,它是一個職業傷害,一個勞工權益的問題。

若與職業安全與健康相關的法律框架沒有將僱員的精神健康納入其中,當勞工遭遇職場上的心理傷害,也難以獲得法律補償。

真正有效的「表彰」應該是承認醫護人員面對的難處,提供適當措施去改善,並在造成傷害後作出合理賠償和支援,而非對他們的精神、心理壓力視而不見。

日前,本會聯同女工關懷、香港職工會聯盟和勞動力向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聯合報告。委員會的第五十九屆會議在十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七日期間召開,委員會對中國如何落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相關規定的報告作出結論性意見和建議。
中國勞動透視對蘋果公司於本周三(8月13日)宣佈,決定未來禁止其產品iPhone及iPad在組裝過程中使用苯(benzene)以及正己烷(n-hexane)這兩種有害化學物質。此兩種化學物長期在電子業中被廣泛使用,多年來造成數以千名的中國工人因化學品中毒而死亡或身體殘障。儘管電子業有各種形式的化學品使用指引,內容大都只著重生產環境的安全和防止污染,而非工人的健康。
『禁苯行動』是我們在職業安全和健康方面的最新倡議。化學品中毒已躍升為中國職業病的第二大殺手,當中大多數的個案都與一種致癌物質──苯──有所關連。含苯的化學劑在電子、鞋、玩具等行業中廣泛使用。雖然市場有售賣不含苯的化學劑,但是價格較為高昂,影響生產成本。

作者: 管鐵流
【論文摘要】集體談判考驗的的勞資雙方的談判力量,弱者的格言是團結,有組織的行動才有足夠的對抗力,罷工乃是迫不得已卻不可或缺的選擇。勞工權利的基石首先是罷工權,其次是組織權。職業化的集體談判將是集體談判的異化,儘管不無可取,儘管迎合現實。
【關 鍵 詞】組織權 罷工權 集體談判
我們是一群工傷職業病工人以及勞工NGO組織,對工傷保險的實際操作及不足之處深有體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亦留意到了工傷保險條例執行參差的問題,並擬定了《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我們樂見意見稿考慮到了實際操作中一些比較麻煩的情況,例如職業病的潛伏期、學生工、外包工等,但我們認為在條文的設置上仍有一些考慮不周的地方。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我們是一群職業病工人,深知道職業健康檢查的欠缺對工人的危害之烈。我們樂見衛生部亦關注到這個問題所在,並推出了《職業健康檢查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只是,意見稿似乎較著重於醫療技術、資格上的監管,但並未從根源梳理工人得不到定期檢查的保障的問題。勞資雙方權力、資訊的不對等,導致職業健康檢查往往淪爲用人單位保障自己、打壓患病工友的工具。
中國職業病人數近年以幾何級數快速上升,單2010年(新增案例)便有近百分之五十的增長,每10分鐘就有一人診斷上職業病(,其中塵肺病佔了九成)。當中,還未包括千千萬萬不為人知的「隱形」農民工,至死也沒有分毫賠償。
短片的主角,同樣走上一條血染的法律維權之路。